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彰显芜湖制造不凡实力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在全市上下引起热烈反响
(相关资料图)
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本钱,是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聚焦做强实体经济,加快首位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培育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连日来,相关部门、企业家迅速掀起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热潮。大家纷纷表示,将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推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聚集、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全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的制造业体系,做好为企业服务、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在新的高度挺起芜湖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产业“脊梁”。
在芜湖杰诺瑞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一条行业领先的新能源电机生产线投入试运行。为适应市场变革、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机遇,去年7月,杰诺瑞与奇瑞合作启动“新能源驱动电机系统化设计”项目。芜湖市政府给予该项目500万元补助资金,预计未来两年,将为企业带来成倍销售增长。
▲芜湖杰诺瑞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线。徐新山/摄
“目前我们定转子产品年产能40万台。下一步,我们将在芜湖打造成年产100万台的新能源电机产品,服务于包括奇瑞、长安、江淮、吉利在内的自主品牌客户。“公司总经理周庆玲说,今年6月,芜湖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包括支持产业聚链成群发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营造良好使用生态等,极大增强了产业链企业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首位产业,彰显了芜湖制造的不凡实力,见证了实体经济的稳健步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营收1064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69.25亿元、增长127.5%,签约、开工、投产项目 119个,位列全省第一。
▲芜湖市企业服务中心。徐新山/摄
发展实体经济,重在制造业,也难在制造业。在芜湖,只要企业家有困难,就一定有人关心。
围绕“1%工作法”工作主线,芜湖创建企业联席会议、畅聊早餐会、企业家接待日、企业服务中心“四位一体”为企服务生态圈。在芜湖市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坚持惠企、纾困、赋能的主线,按照市县(区)联动、线上+线下、社会协同的模式,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权力清单以外“个性化、非标准化”问题,比如涉及融资、用工、技术改造、政策奖补等。截至目前已收集企业问题诉求2690件,办结率99.92%。今年上半年,芜湖规上工业企业利润额的总量、增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我们已实现一口收办、交办、督办、回访的闭环管理流程,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芜湖市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卉表示,服务企业,永无止境,将进一步推动部门协同、县区联动、资源共享,让更多企业和机构参与、利用、融入“1+9+N”企业服务体系,不断推动单个问题解决向一类问题化解,打造全市企业服务的贴心前台和开放平台。
▲长信科技。陈剑/摄
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历史和实践不断证明,制造业是支撑芜湖经济“起家、兴家、发家”的厚实家当。当前,芜湖已形成包括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四个支柱产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等十大新兴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位居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50强榜单第27位。
“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明确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我们将紧紧围绕‘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的奋斗目标,推动首位产业做大做强和新兴产业集聚壮大,坚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持续创优为企服务。”市经信局副局长朱春建表示,芜湖将打造以奇瑞汽车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重点企业、行业、园区开展低碳工艺革新和减碳升级改造。同时,围绕全市十大新兴产业25个优势细分领域,加快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2027年全市制造业占GDP比重达36%以上。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脚踏实地、坚守实业、真抓实干,把握新科技革命浪潮,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实体经济必将更加根深叶茂,为芜湖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硬核支撑。
▍记者 :王世宁 徐新山
▍编辑:邢嘉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大江资讯,设为星标
标签: